心理健康指南

首页 - 心理健康指南

精神障碍的家庭干预 (潘琦)

发布时间:2020-08-28 08:55来源:浏览量:

引子:家庭是我们患者从孕育、出生、生长发育到发病时历经的直接环境,家庭的各种因素对患者的发病和诊治康复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我们的患者经过急性期治疗后,绝大部分是要回家和家人生活在一起的。家庭环境是否“健康”,对患者的康复极其重要。当我们家庭中的任何成员患有精神疾病,他的行为就不可避免地对其他成员造成心理压力,同时其他家庭成员之间也会互相影响,从而有可能会出现心理问题,比如会出现焦虑、抑郁、失眠和易激惹等障碍,这样就可能导致家庭成员之间关系的改变,打破原有的正常的家庭生活,也就是我们常常说的“病态家庭”现象。因此,他们需要有专业人员给他们提供一些方法,辅导、帮助他们纠正“病态”,减轻精神疾病所造成的家庭危机,降低患者成为残疾的几率,使康复者回归社会,最终目的是提高整个家庭的生活质量。

那么,如何调动患者家庭中的积极因素来促进患者康复?如何规避患者家庭中的不利因素对患者康复的不利影响?就是我们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家庭干预的内容。


一、什么是精神障碍的家庭干预?

家庭干预是以患者的家庭为医疗服务的对象,将药物治疗、家庭教育、心理干预等手段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一种治疗手段。

1、干预的对象:不仅仅只有患者,而是患者的亲属与患者一起接受治疗,亲属既是治疗行为的参与者,又是接受教育、干预的对象。

2、治疗的重心:从“治愈”患者精神病性症状延伸到改善其社会功能。

3、是将生物治疗(药物治疗)、心理(对患者进行社会技能训练)、社会治疗(家庭干预)结合起来,是一种综合性的治疗技术。


二、家庭干预的内容?

(一)疾病知识教育

1、帮助家庭成员和患者掌握疾病相关的理论知识。如:什么是精神疾病,所患精神疾病的特征,主要症状,疾病的复发先兆及如何预防复发,服用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其处理方法等等。

2、帮助家庭成员了解如何进行家庭护理。比如:如何让患者能坚持服药;如何观察患者的表情、言行,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和疾病复发先兆;如何在出现紧急情况时,进行处理和干预等。

3、帮助家属用何种态度去面对患者。我们有很多家属在家人患了精神疾病后就不知道该用什么语气跟他们说话。有些青少年患者的父母时常会说“现在孩子是一点都不敢管,说话都轻言慢语地,生怕刺激到他”。那么这里就涉及到“情感表达”的问题。

情感表达是指精神疾病患者的家庭成员用何种言词、态度表达他们对患者的看法,是批评还是赞许,或漠视等。家庭情感表达方式分为高情感表达和低情感表达两类,高情感表达一般是指家庭成员对患者的感情、情绪过度介入。过分指责和过分宽容都属于高情感表达。前者比如:指责患者懒惰、作、不听话、认为他们给家庭造成麻烦,对患者表现出敌意、不耐烦或者愤怒等,认为患者应该自己改正;后者比如:替患者做所有事情,过分呵护,忽视自己的需求去满足患者,对患者表现出怜悯等。有研究认为在高情感表达家庭生活的患者预后较差,复发率也比较高。低情感表达的重点是让患者感受到信任和自我价值,比如表现出对患者行为的理解,信任患者行为是合理的,营造一种易于相处的、轻松的环境并在这种环境中陪伴患者,表达出“我愿意与你相处”“有你在很好”,创造条件让患者承担力所能及的付出,比如让患者为你帮忙,或者在你需要照顾时让患者照顾你,这会让患者感受到自己的价值。所以,避免高情感表达,最重要的前提是充分理解精神疾病各方面的症状表现,理解了症状表现,才能把症状和疾病造成的影响与患者本人区分开来,进而才能正确对待患者看似懒惰、对抗的行为和能力下降的事实。

4、 帮助家庭成员认清家庭干预是项系统工程,应做到循序渐进。以防止干预半途而废,因为正常的生活技能、社会交往能力和求职技巧只能在不断的康复过程中逐步提高,并且需要在回归社会的过程中成功地应用,才能逐步增强康复者的自信心。

(二)维持药物治疗

有很多家庭成员对精神疾病缺乏正确的认识。有人担心西药“不能去根”、“有毒”“越吃越傻”;有的认为疾病已经被治好,没有必要长期服药,或者认为长期吃药会“成瘾”而拒绝让患者长期服药。尤其在用药后出现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时,他们往往因紧张害怕而不敢给患者继续用药等等。

因此,我们会采取家庭心理教育的方式,反复地讲解和宣传精神疾病的特点和维持治疗的必要性。通过家庭干预手段,训练患者正确用药(药物管理程式化训练)。通过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用实际行动,逐渐增进患者及其家庭成员对医生的信任,最终使患者能够自我管理药物和按时正确用药。

(三)心理干预

我们前面也提到过,当我们家庭中的任何成员患有精神疾病,那么患者本人和家属都可能会受到疾病的影响而出现心理问题:

(1)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自卑感,病耻感,因此不愿意外出,很少与亲友往来,呈现一种社会隔离的退缩状态;负性情感多,易烦躁;处理日常生活能力差,生活懒散,大多数患者依赖家庭;认知能力弱,不易找到工作,经济贫困等。这些常见心理问题就造成了患者社会适应不良,生活质量差,精神负担重。

(2)亲属常见的心理问题:由于难以适应和患者共同生活,而出现焦虑、抑郁、烦躁不安;还可能会有食欲下降、睡眠减少、精力不足、躯体不适等;自卑或羞辱,人际交往与交流明显减少等等。

2、心理干预的方法:

(1)解释与指导:治疗者根据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误解或缺乏知识而出现的具体问题,给予科学的、正确的解释和知识教育,矫正其不正确的认识。

(2)引导家属疏泄由于患者所造成的心理负担和淤积的负性情绪。

(3)提高自信:治疗者可与家庭成员及患者一起回顾既往和现在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并帮助他们制定短期和长期的康复目标。可先从容易做到的生活小目标开始,培养兴趣和爱好,学会自娱、自乐,以显示自我的能力,患者有了进步和成绩,家属要给予肯定、赞扬和鼓励,帮其恢复自信和对生活的希望。

(4)鼓励患者独立解决困难:当患者遇到困难,治疗者及家属要给予支持帮助,鼓励其冷静思考,学会从不同途径寻找解决困难的办法;可以帮助患者分析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案,比较它们之间的优缺点和可行性,以进行修订改进,借此可锻炼患者思考问题的能力,让患者学会“举一反三”、“吃一堑长一智”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不断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在实践中认识自己、认识社会、不断进步。


(四)生活及社会技能训练

1、培养患者良好的生活习惯:治疗者首先要争取患者的合作,再请家属配合,共同制定生活计划,内容宜尽量丰富多彩(包括文体活动、读书、看电视、写字、家务劳动、个人卫生、坚持服药等),以调动患者的积极性和兴趣。家属要鼓励支持患者力所能及地从事各种技能训练和体能锻炼,要向正常人的行为准则逐步靠近。家属对患者的一切事物不要包办代替和迁就,但是对患者的松懈与懒散,也不要责备和批评,如果在建立良好生活习惯的过程中有不如意之处,应给予患者具体指导和帮助,以协助其逐渐改变不良的行为。好的习惯形成需要反复强化训练,不要急于求成,患者如能认真执行计划或有所微小的进步,都应及给予肯定和表扬,奖励。

2、学习生活新技能:如训练患者使用家用电器的技能,如电视机、洗衣机、电脑、手机等。还可进一步训练患者适应现代化生活的技能,如安全使用微信支付、如何淘宝购物、点外卖等等。这些训练不仅可丰富患者的日常生活内容,还有助于他们克服自卑感。

3、培养人际交往能力:家属害怕患者与社会接触受到不良刺激或受到歧视而加重病情,因此顾虑重重,害怕患者与人交往。这些其实反而会影响患者社会功能的恢复。在家庭干预治疗中,要鼓励患者与亲属或同学、朋友往来,并了解同事、朋友们身边经常发生的问题以及应对措施,要鼓励患者大胆地对自己感兴趣和不明白的问题进行提问和请教,并鼓励患者适当地向亲友展示自己已经学会的技能,以增强自信,逐渐达到消除别人对他们的歧视。平时要注意提醒患者学习各方面的知识,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学会如何应对歧视的言语或粗鲁的行为。患者只有多社会接触在实践中锻炼识别能力、从失败中汲取教训,才能逐渐成熟。要相信精神疾病患者不断自强,最终是会得到绝大多数人的关爱的。

4、求职的准备:当患者康复治疗达到较好的程度时,就有了求职和恢复工作的需求,这是很好的现象,但之前必须作好身体、思想和业务技术三方面的准备。以思想准备最为重要。如,从实际出发,客观正确地对待择业、工作单位、工作岗位、报酬;恰当估量自己当前的基础状况,如文化程度、技术水平、经验阅历、疾病恢复及服药不良反应等,这一切须以锻炼自己的适应能力为目标,一切从零开始,适当放低要求。在找到工作之前,还要做好其他准备,如学习技术本领,以取得上岗证书,收集求职的信息,进行求职面试的角色演练,作好充分准备达到就业的目的。


三、家庭干预的方式有哪些?

()个案(个体)家庭干预

是针对由于每一个家庭个体化的家庭干预。按患者病情的变化,可分为疾病期、缓解期、康复早期和康复期。根据每个阶段的不同需求,须安排好药物维持治疗、家庭教育治疗、心理治疗、技能训练等治疗内容,不仅要有主次之分,还须有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的衔接搭配。在治疗的过程中,须根据康复效果,注意不断发生的新情况,及时修正治疗方案,增加新的内容和方法,扩大治疗效果,直到完全康复。治疗的间隔可依据病情的好转程度灵活安排,比如在症状缓解,巩固治疗期,家庭干预可间隔1个月进行1;如果治疗效果维持良好可每2个月进行1;症状消失病情稳定后的康复期,可间隔3个月进行1;遇有疾病复发先兆或危机发生,要及时给予干预。

()集体家庭干预

集体家庭干预,指的是召集多个家庭(包括患者)同时进行治疗的方法。目的是解决一些共性的问题,治疗者多为临床医生或治疗师,对象为恢复期和康复期的患者和家属,一般采用科普的方法进行心理学知识的普及。比如我们医院举办的健康公益大讲堂,就是集体家庭干预的一种方法。

家属联谊会是目前常用的一种集体家庭治疗方式:联谊会的内容由患者和家属自己讨论决定,并由他们确定主讲人员,可以是医护人员,也可以是患者和家属,也可以请以前的病友做中心发言人,围绕主题具体谈谈自己的收获和经验。内容是他们认为急需解决的问题。参加联谊会的人们,感觉到自己不再感到孤单。因为他们许多人以前总认为自己是“最倒霉的”、“最不幸的”或“最痛苦的”人,在这个集体中有和自己存在着类似或相同的问题和困难的人。他们会感到大家是平等的,感到没有被歧视感,可以做到畅所欲言,毫无顾虑,这样他们的内心情感就得以释放和宣泄,心理压力也随之减轻。在集体中,与会者可相互谈论自己的过去、现在,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讨论共同存在的问题,找出有益的解决办法,相互支持与鼓励,从中体会到集体的力量。他们通过对别人的帮助,可以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并可以他人为鉴,学到正确的社会行为表达方式和许多有益于康复的知识与方法。家庭联谊会还给与会者创造了社会交往的机会,从而使他们的社交技能得以锻炼和提高,与此同时,也增强了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


 四、患者和家属如何得到家庭干预服务?

   1、安庆六院开展的公益健康大讲堂:为广大的患者及家属提供专业的精神及心理健康知识,具体内容可关注我院关注号和我们康复中心的微信平台。

   2、安庆六院本部每周一上午的精神康复门诊可以预约家庭干预治疗。

   3、安庆市迎江区华中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孝肃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了面向精神障碍患者的康复服务(安庆市第一批卫生适宜推广项目--重性精神障碍的社区康复),我们科室会定期派专业的工作人员到社区为辖区内的患者和家属提供家庭干预服务。有需要的患者和家属可以到这两个卫生服务中心进行登记预约,也可以致电我们康复科,联系电话:0556-5209677

结束语:回归家庭只是我们回归社会的第一步,多少年来精神疾病一直在被妖魔化,精神障碍患者往往难以被社会接纳。所以我今天还是要借此机会再次为我们的精神疾病患者发声:精神疾病有三百多种,只有极少数属于重性精神障碍,而他们当中,绝大多数人不会出现冲动行为,希望每个社会成员不要歧视精神病人,希望政府及相关部门多为他们创造条件,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融入社会。

返回列表页
上一篇:如何助力孩子中高考----- 中高考心理应对锦囊
下一篇:中高考前心理调适